《设施园艺》课程简介
《设施园艺》是园艺技术专业、植物保护与检疫专业核心课程。设施园艺是一门集农业科学、工程技术、环境控制和园艺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主要研究在人为控制或调节的环境条件下,利用现代设施(如温室、大棚、遮阳网、防虫网等)进行园艺作物的生产,以实现作物生长周期的优化、产量与品质的提升,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与管理技能,为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课程目标
1. 理论知识掌握:使学生全面了解设施园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设施类型与结构、环境调控原理等基础知识。
2. 技术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设施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种植规划、基质与营养液管理、病虫害防治、环境调控等。
3. 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探索设施园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4. 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设施园艺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设施园艺课程思政目标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高尚品德的现代农业人才。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更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认识到设施园艺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鼓励他们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明确自身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责任。此外,通过融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用科学观点分析问题,增强历史责任感。最终,设施园艺课程致力于培养出既具备精湛技艺,又拥有高尚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农业人才,为推动我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设施园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介绍
园艺技术教学团队是一支由资深教授、行业专家及青年学者组成的精英队伍,专注于园艺技术的教育与科研工作。团队成员均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不乏拥有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他们不仅精通园艺作物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园艺景观设计等核心课程,还积极引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提升教学品质。
团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紧跟园艺技术发展趋势,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园艺技术教学团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艺技术人才,为推动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2021年共同修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2022年度到铁门关佳沐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在2022年度共同研讨修订《设施园艺》课程标准,并共同编写《设施园艺》实训指导书。
2021年7月至2021年8张晓东、古丽扎尔和热衣来3名老师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园艺专业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培训班》参加培训。
2022年7月张晓东、亚合甫·木沙、马萍、古丽扎尔、热衣来、孙红艳等6位老师获取1+X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质量工程项目: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质量工程项目:库尔勒香梨生产技术精品在线课程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质量工程项目:1+X设施蔬菜生产技术
韩毅,赵宝龙,孙军利,赵书成.新疆桃实生优选单株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日变化
《设施园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
二级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
设施园艺 |
授课班级 |
20高职园艺技术班 |
授课时长 |
45分钟 |
课题 |
温室的结构与性能 |
课程定位 |
设施园艺课程是园艺学专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专注于园艺设施的设计、建造与园艺作物的栽培管理。此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园艺设施的规划、施工及环境调控能力,同时掌握园艺作物的设施栽培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设施园艺的基本原理、设施类型与结构、环境调控技术,以及主要园艺作物的栽培要点。设施园艺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未来从事园艺设施设计与栽培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①学生能够理解温室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②掌握温室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能力目标 |
①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室类型。 ②能够分析和评价温室的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
素质目标 |
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② 激发学生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③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 |
教学 重点 难点
|
教学重点 |
温室的类型、结构和性能特点。 |
教学难点 |
智能温室的工作原理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教学方法 |
理实一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法 |
学习方法 |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和演绎法 |
教学模式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
课程思政实施 |
①关注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温室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②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现有温室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③社会责任:强调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教学资源 |
采用雨课堂等资源、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练习,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1.教学ppt—组织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可视化,解决课堂枯燥无味的问题 2.视频—播放现代智能温室视频,使用活泼视频形象展示,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3.案例分析—通过展示温室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贯穿课程思政。 5.分享网上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资源库、精品课程—网上课程资源实现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教学过程
时间 安排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思政融入) |
5 |
情境导入 |
展示实例: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温室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温室为什么能够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引出温室结构与性能的话题。 明确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什么。 |
播放现代温室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温室为什么能够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
听讲、回答 |
通过直观展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
20 |
讲授20min |
温室的类型 (一)发展和演化 :原始型—土温室型—改良型—发展型—现代型 (二)温室类型的划分 1、按温室透明屋面的型式划分:单屋面、双屋面、拱圆形等。 2、骨架建材:竹木、钢架、钢筋混凝土、铝合金。 3、温室透明覆盖物材料:玻璃---、塑料---、硬质塑料板。 4、按能源:加温温室、日光温室。 5、按用途:花卉、蔬菜、果树;育苗、栽培。
|
1. 介绍温室的基本结构,包括屋顶形式(如圆拱形、尖顶形)、墙体材料(如玻璃、塑料薄膜)、通风系统、加热与冷却系统等。 2. 使用PPT或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结构类型的温室。 3.讲解每种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温室性能的影响。
|
1.观看PPT或实物模型,记录关键信息。 2. 分组讨论不同结构温室的优势和局限。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
通过详细讲解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温室结构的基础知识。 在温室结构的学习中,融入农业责任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未来的农业从业者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 |
讲授20min
|


二、温室的性能与应用
温室的性能 1.增、保温性: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晴天的增温能力约30℃,普通日光温室也在20℃以上;温室卷苫前的最低温度一般比室外高20~25℃。加温温室增、保温性能优于日光温室,特别是抗连阴天的能力比较强。 2.采光性:温室的采光性比较好。一般情况下,温室内的光照能够满足蔬菜栽培的需要。 温室应用 加温温室主要用于冬春季栽培喜温的果菜类。在塑料大棚以及普通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较发达的地区,也多用加温温室培育大棚和日光温室蔬菜春季早熟栽培用苗。 改良型日光温室在冬季最低温度-20℃以上的地区,可于冬春季生产喜温的果菜类。 普通型日光温室在冬季最低温度-10℃以下的地区,冬季一般只能生产一些耐寒性蔬菜,以及于春、秋两季对喜温性蔬菜进行春早熟栽培或秋延迟栽培。 |
1.讲解温室性能评估的主要指标,如温度稳定性、光照强度、湿度控制、通风效率等。 2.分析这些指标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调整温室结构来改善性能。
|
1. 认真听讲,记录性能指标及其意义。 2. 小组讨论案例中温室性能改善的具体措施。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互相补充。
|
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温室性能评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还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科技兴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
25
|
实践操作(25min)
|
三、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小型温室模型 1. 介绍温室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性能要求。 2. 讲解温室性能评估方法,强调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3. 展示优秀温室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二、分组讨论与设计方案制定(2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4-5人,选出组长。 2.组长组织组员讨论,确定温室模型的设计主题、功能需求、性能要求等。 3.组员分工合作,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性能评估等。 四、实践操作与模型制作(40分钟) 1.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小型温室模型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技术支持。3.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对模型进行个性化设计。 |
1.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分配任务。 2. 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温室模型。 3.展示模型,解释设计思路及预期效果。 |
通过实践操作设计并制作小型温室模型,不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深刻领悟温室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15 |
模型展示与性能评估 |
四、模型展示与性能评估 各组依次上台展示小型温室模型,由组长或指定代表进行阐述。 展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计灵感来源、结构设计特点、性能评估方法、实际应用前景等。 鼓励使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使展示更加生动、直观。
|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每组展示的小型温室模型进行性能评估。 2.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控制性能、湿度调节性能、通风效果、光照利用效率、结构稳固性等。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指出模型在性能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可能的优化方案。 |
1.学生向展示组提问,就模型设计、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2.展示组负责解答问题,解释设计思路,分享性能评估的依据和方法。
|
通过亲身实践设计并制作小型温室模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深化了对温室结构与性能关系的认知,培养了实践创新和社会责任感。 |
5 |
归纳总结 |
1. 组织学生就温室结构与性能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如何优化温室结构设计以提高性能?”“温室性能评估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温室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温室设计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
温室的结构与性能教学与思政内容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关注社会需求和环境保护,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布置作业 |
1.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温室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 2.撰写一篇关于温室结构与性能的小论文,要求结合课堂所学和实践操作经验,阐述自己对温室设计与应用的看法和见解。
|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