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课2学时的教学内容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混合式教学,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前准备,课中导学,课后拓展。学生课前自学线上资源,学习土壤组成的基本知识,完成自测,课中聚焦重难点,通过理论方法的讲授探究与案例计算训练,使学生掌握土壤三相比的计算;课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通过拓展新疆盐渍化土知识,让学生对土壤组成及土壤质地认识更进一步,课程全程融入思政元素,贯穿整个课程。 二、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教师 1)将课前学习资料上传平台,并发布任务让班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查看学生线上课前测评的答题情况,根据测评反馈结果进行分析,调整授课难点。 测试题目: 1)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水、肥、气、热 2)土壤质地的分类?砂土、黏土和壤土。 (2)学生 1)进入平台,按照预习任务单进行学习; 2)完成线上课前测试。 2、新课导入(5min) 图片展示-地球的圈层 教师:讲授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与土壤圈的概念。 学生:分组谈论“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教师总结:土壤圈是其他四个圈层的交界面,起着沟通其他圈层联系和纽带的作用。如果没有土壤,自然地理环境就会发生很多问题,如污染堆积、水循环障碍、缺少养分等。增强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爱土、护士意识。 3、新课讲授(80min) 3.1 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15min) 教师:讲授《周礼》中土壤的概念和国外对土壤的概念。点出《周礼》可能是对土壤的最早的定义。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讲授不同学者对土壤肥力的见解。 学生:分组讨论“土壤概念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哪些?” 不同学者对土壤肥力认识的局限性有哪些? 教师总结:土壤是指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即位置:陆地表面,在地球表面,土壤的位置以大气圈或浅水层为上层界限,其下层界限因土 壤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一般难以确定,通常以坚硬的岩石或不再有植物根系活动的土 状物为下层界限,而土壤的水平界限很广,既可以是深水层,又可以是裸露的岩石甚至是终年不化的积雪。 土壤的本质:能够生长绿色植物:说明作为土壤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各种生活因子。 土壤的状态,是疏松多孔:说明土壤是疏松多孔体,以区别于坚硬、不透水、不通气的岩石。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所以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要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2 土壤的组成(35min) 教师:讲授土壤是疏松多孔、含有各种化学元素、通气透水的物质。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引出土壤三相比计算。 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固相率=1-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液相率(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气相率=1-固相率-液相率=孔隙度-液相率 引入案例,给学生演示土壤三相比进行计算。 学生: 根据实际案例,计算土壤三相比。 教师总结:指出学生容易计算错误的地方,并让优秀学生进行思路讲解。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土壤的固相组成(25min) 土壤固相由矿物质(骨架)、有机物和微生物。 3.3.1 (1)教师讲授: 1)土壤矿物质的概念及组成 2)矿物质土粒分级及各粒级性质 3)土壤质地概念及分类 4)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5)土壤质地的改良及利用 (2)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各类土壤矿物质 (3)学生分析如何改良校园中的土壤质地? (4)思政元素--在土壤质地改良中,多用有机肥,种树种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1)教师讲授: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存在的状态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3)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2)学生:讨论新疆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3)思政元素——通过南北疆学生对有机质来源的分析,增强学生对新疆的认识,引导学生爱疆意识。 3.3.3 (1)教师讲授: 1)土壤生物组成及特点; 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 3)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土壤生物? 3.4 植物生长与土壤的关系(5min) 教师展示图片。 学生通过图片总结植物生长与土壤的关系。 教师总结:一、植物根系对土壤有固定作用,可以防止土壤流失。二、植物可以防风保水,有改良土壤荒漠化的作用。三、植物残体可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性质。四、植物根系可以疏松土壤。 由此可知,土壤与植物生长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利用土壤和植物生长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的合理种植,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还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强学生专业的认同。 4、课程小结(5min) 1)结本节课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和课后拓展。 3)对引用图片和内容进行致谢,引导学生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 5、课后拓展 教师:上传新疆盐渍化土的形成的ppt,并布置任务。 学生:完成相关PPT阅读,并完成布置的任务。 |